币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其中大篇幅提及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现状,尤其关注香港在加密货币合规进程中的进展,并分析了国际主要经济体的相关动态。
全球监管力度加强
报告指出,全球各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2023 年,加密资产价格和交易量显著回升,年末全球市值达到 1.5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0.71%。然而,加密资产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截至目前,已有 51 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相关禁令或法律规范:
美国利用现有法律框架对加密资产进行监管,并于 2024 年初批准比特币现货 ETF 上市,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强调,这并不代表对比特币的支持。
欧盟推出了全球首部完整的虚拟资产监管法案《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将于 2024 年底生效。
新加坡和日本分别针对稳定币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框架,以增强市场信心。
香港双牌照制度:平衡合规与创新
报告特别提到了香港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的创新举措。香港采用双牌照制度,将虚拟资产分为“证券型代币”和“非证券型代币”两类,分别适用《证券及期货条例》和《打击洗钱条例》的监管框架,这似乎也是为未来解除禁令进行预热。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要申请相应的牌照,并遵守严格的合规要求,包括交易数据披露、风险管理和反洗钱规范。此外,报告还强调,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将加密资产交易所纳入日常监控范围。
金融稳定风险与跨境监管合作
报告同时分析了加密资产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特别是在支付和零售投资领域的应用增加后,可能对部分经济体构成挑战。
对此,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推出了全球加密资产监管框架,并制定了“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旨在统一监管标准、减少套利行为,并加强国际协作。
FSB 在 2023 年发布的建议中强调,监管当局应具备全面的权力,对加密资产进行监控,并促进数据共享,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稳定币发行方需要遵守资本充足和流动性要求,确保其偿付能力。
监管框架的执行与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在未来两年持续跟踪国际监管建议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其有效性。同时,呼吁更多具有重大跨境加密业务的经济体参与全球监管合作,进一步降低市场波动和风险。
香港的探索显示出区域性监管模式的重要性,对中国未来可能的政策制定具有参考意义。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和本地监管的不断完善,加密货币市场有望进一步走向合规化和稳定化。
该报告发布后,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中国是否会在完善的监管制度下重新开放加密货币大门,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地址: https://www.18oy.com/a/news/2025/0112/1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